古代皇后为什么要垂帘?皇帝一般怎么称呼皇后

发布时间:2024-02-21 10:53:39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实行垂帘听政的制度,所谓垂帘听政就是皇帝年幼,需要有皇帝的母亲来辅助办理国事,但在处理事务时皇后要隔着帘子。这样隔着帘子皇后在皇帝的后边,是为了避免和君臣相见,这样能够体现内外有别的原则。在古代,皇帝对皇后的称呼是梓潼。
 
古代皇后为什么要垂帘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国君去世后,如果继位国君年纪幼小,可以由国君的母亲辅政。但是根据宫廷的规定,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太后,所以辅政的太后一般坐在国君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国君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国君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太后临朝的制度,始于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汉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就继汉和帝为帝,皇后邓氏以皇太后临朝。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经临朝称制。唐朝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甚至废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临朝称制。但垂帘听政的制度却要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才开始。此前的太后临朝不需垂帘。影响较大的太后临朝有汉代吕太后,邓太后,唐代武则天等。近代还有清慈禧太后临朝。
 
封建社会时期,皇帝要亲临金銮殿处理政务大事。但也会由于特殊情况,皇帝不能上朝亲政时,就由皇后或太后临朝听政。那么,太后听政时为何要“垂帘”呢?
 
 
 
是因为临朝听政当然要和群臣相见,可是从前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皇后居中宫,主内治。在临朝听政时,须遵守内外有别的原则,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这个内外有别的原则,不仅仅皇家如此,从前社会上也是这样的习惯。例如住宅有内外院之分,妇女在家除和家里人以及至近亲戚(男)在内院相见之外,也不和男的来宾相见,家中男仆人到上房向女主人回事,须请女仆代言,如果女主人有所询问也是在室内说,男仆在室外回答,这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
 

 
由此可见,为何听政要用“垂帘”的形式,其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社会上都是内外有别、男女有别的风尚。清朝的慈禧太后也是从“垂帘听政”开始到最后执掌国家大权的。
 
皇帝一般怎么称呼皇后
 
“梓童”是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据有的专家考证,“梓童”原作“子童”最早见于《全相平话五种》:“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武王伐纣平话》) “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前汉书平话》) “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人宫 中,害其性命’。”(《三国志平话》)
 
 
 
在明代小说中,“子童”逐渐被“梓童”所替代,用于对皇后的称呼。例如《西游记》中“那国王急睁眼睛,见皇后的头光,他连忙爬来道:‘梓童,你如何等。’”(《西游记》八十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