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是怎么来的?藏历是农历还是阳历

发布时间:2023-03-31 09:25:56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品
藏历属阴阳合历,阴阳合历,又称太阴太阳历,是许多文化采用的历法,其日期采朔望月以指示月球的相位,年则与太阳相关,利用天文学观察兼顾月相周期和太阳周期运动所安排,且一年的月数必须是整数。
 
采用阴阳合历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季节,因此需要安排闰月来调整,大多数年份有12个朔望月,闰年就会有13个月。连续十九年为一章,其中安置七个闰月置闰,使历年的平均值大约与“地球公转一年”相当(大多采用回归年定义,也有采用恒星年定义者)。构成阴阳合历的历年连续19年一套可名为阴阳章历,四章连续一套为一蔀(详见史记历书),可名为阴阳蔀历。俗称农民历的夏历就是阴阳合历之一种。阴阳合历制中单一一历年,其月数、日数不定。
 
藏历通常使用12个月,每个月都有29或30天。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调整和修正,甚至可能有13个月。藏历的一年通常由西藏传统的农耕和生活活动的不同季节和时期来划分,如收割和种植等。藏历在藏族和周边地区的文化和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藏历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通常在阳历的二月或三月庆祝。此外,许多宗教和传统节日也根据藏历日期进行庆祝。

 
藏历起源:
 
吐蕃时期,随着西藏与中原、西域、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等地的文化交流增多,周边地区的历算学知识也随之传入西藏。五行、五曜、八卦、九宫、七曜、十二生肖、二十八星宿等概念相继传入吐蕃,并融入到藏族传统的物候历中。据《白琉璃》所传,早在囊日论赞时期已有汉地历算知识传入吐蕃。因当时吐蕃还没有文宇,这些知识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公元641年,唐朝与吐蕃联姻,文成公主入藏,为吐蕃带来了多部天文星算书籍,据藏文史书《汉藏史集》记载有占卜历算书籍六十种,《玛尼宝训》记载有五行图经八十部,《贤者喜宴》记载有占筮历算法八十部。其后,松赞干布选派了益西格瓦、卓尼顿瓦等人到汉地学习天文历算知识。赤松德赞时期,寂护大师、莲花生大师等将相地术传入吐蕃,同时藏族的天文历算开始与藏医学结合,藏医大师玉妥云丹贡布于公元763年在林芝建立藏医学校,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教授天文历算知识。
 
9世纪,吐蕃王朝崩溃,包括历算学在内的西藏文化进入发展滞缓阶段。10世纪,随着佛教在西藏再次弘传,历算学得以重新发展。印度的时轮历源自《时轮经》的第一品《外时轮品》,属于天文历算范畴[5]:46。1027年,《时轮经》经传译进入西藏,时轮历开始流传,并成为西藏历法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