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道场在哪里?文殊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2 18:35:34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品
根据《斯瓦扬布往世说》所记载的传说,现时的加德满都谷地本来是一座名为「纳格达哈」(梵语:Naga Dah,意思就是「蛇湖」)的大湖泊。后来文殊师利菩萨来到,用剑把湖的南面一座山峰劈开,把湖水及住在湖里的大蛇泻走,形成了今日的加德满都谷地。文殊菩萨还以自己的名义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城,名为曼殊帕坦,就是今日的德瓦帕坦。而那个把湖水泻走山峡,今日被称为佐帕尔(Cophara)。
 
又据传说,预知释迦牟尼佛将在蓝毗尼园出世,而当时尼泊尔(加德满都)还是一片荒凉沼泽地,于是文殊菩萨慈悲为怀,不避艰辛,提前二十余年,率领弟子数十人,至尼泊尔移山填沼建造城池,以迎接伟大佛陀降临人间。尼泊尔斯瓦扬布纳特的猕猴是他头虱化身。
 
汉传佛教中,山西五台县的五台山公认为文殊菩萨道场。
 
在佛教中文殊菩萨的地位:
 
在佛教中,文殊菩萨被视为三世古佛、七佛之师。《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云:“妙吉祥菩萨,是三世觉母。”根据佛教经典,文殊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前早已成佛,是空寂世界的“大身如来”、平等世界的“龙种上尊王如来”,现在世为“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在燃灯佛将成佛时,倒驾慈航为“妙光菩萨”,为燃灯佛说法,如今化现为菩萨,协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
 
未来文殊师利还要在无垢世界成佛,号“普现如来”,故文殊师利菩萨是三世古佛。文殊在往昔时,曾为七佛之师;《处胎经》云:「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立,故我为菩萨。」义为「古佛乘愿再来,助佛渡众。」

 
妙吉祥于古印度舍卫国诞生时,出现十种吉祥之瑞兆:一、光明满室,二、甘露盈庭,三、地涌七珍,四、神开伏藏,五、鸡生凤子,六、猪诞龙豚,七、马产麒麟,八、牛生白泽,九、仓变金粟,十、象具六牙;故称为妙吉祥。佛经曾记载文殊启发善财童子一路向南与善知识参学,又教化龙女八岁成佛,及领导阿难尊者于铁围山结集大乘经藏。
 
文殊菩萨本来早已成佛,指导的弟子很多已成佛,所以经中常称祂为佛母、诸佛之师。但为方便教化,利益众生,现乃倒驾慈航,化作菩萨,一方面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一方面与普贤、观音、地藏等诸大菩萨普度众生。
 
汉传佛教中称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为“四大菩萨”。唐朝大历四年(769年),唐代宗因不空三藏之请,令天下伽蓝食堂,除宾头卢罗汉外,别置文殊菩萨像为上座。
 
文殊菩萨的造像一般是天人衣着,顶结五髻或者戴「五佛冠」表佛五智,骑青狮表示威严勇猛、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相传著名的沧州铁狮子(又名:镇海吼),本来也是铸造为文殊菩萨座骑。持剑或手持如意。或作一手持经典,一手执宝剑,意为智慧无碍。或者一手持宝剑,一手持莲花。或者一手持宝剑,一手持莲花,莲花上放有一本经典。
 
持剑在佛教中有重要表征意义,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在玄奘所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把般若比喻作能斩断金刚的利器,文殊师利就是智慧的化身,祂自己的非凡成就以及教人成佛之丰功伟业,无不是凭借着智慧这把利剑。学佛者无不祈望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只有修智慧,才能明是非,除十恶,修十善,离尘垢,净性体,度有情,入涅槃。而这把利剑,就是透过五蕴,照见空性,色空不二,有无圆融,一行三昧,常乐我净。
 
 
文殊菩萨驾乘狮子,手持如意。(香港万佛寺文殊菩萨亭)
藏传佛教中,形像通常右手持剑,左手持莲花,花上有一部经典,代表智慧的思维。其忿怒相是大威德金刚。文殊菩萨为黄教喇嘛守护,相传黄教之祖宗大师即为文殊菩萨转生,藏人也认为满清皇帝为文殊菩萨化身。
 
文殊菩萨化身无穷无尽,今日常见者有:红黄文殊(红文殊、黄文殊)、黑文殊、白文殊、四臂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僧形文殊、孺童文殊、如意文殊、无垢文殊、华严文殊(五字真言文殊)、狮子吼文殊等。